伤离别
伤离别简介:夏去秋来,一场场冷雨渲染了秋的气氛,各色菊花开始装扮大街小巷,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阵阵香气。我无心留恋秋景,却沉浸在“何事秋风悲画扇”的心...
夏去秋来,一场场冷雨渲染了秋的气氛,各色菊花开始装扮大街小巷,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阵阵香气。我无心留恋秋景,却沉浸在“何事秋风悲画扇”的心绪中,因为又一位同事兼好友,即将告别,奔赴大城市工作。大概是地处县级市的缘故,这些年来,单位的人员流动,出大于进,我一一惜别曾经朝夕相处的好友,虽然网络无处不在,交通便捷发达,沟通联系就在一念之间,但毕竟大家有了各自不同的工作圈、生活圈,人生的轨迹便再难交集,咫尺天涯,却难相见,因此离别之际便平添了几多感伤,几多无奈,“常联系”的相互约定,恐怕只是一句慰藉心灵的美丽谎言。
相较于今人,古人出门基本靠腿,最多借助驴马,相隔千里,起码要花几个月的时间,再加之寿命不长,离别甚至意味着诀别,因而对分离产生了一份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,流传千古的离别诗词浩如烟海,信手拈来。比如白描母子情深的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;反映挚友离情的“一曲离歌两行泪,不知何地再逢君”;形容情人分别之痛的“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”。
于我而言,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离别,在刚上大学那会儿。父母送我至学校,包办了报名、缴费、住宿等手续,还专门叮嘱同为老乡的宿舍大爷,好好关照我。面对父母亲恋恋不舍、眼泪汪汪的表情,满脑子兴奋感、新鲜劲的我,颇为厌烦和不屑,只希望他们早点走,好让我这只挣脱鸟笼的鸟儿,尽情展翅飞翔。直到某天,秋风扫落一地梧桐金叶时,肃杀的景象骤然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,莫名的思乡念亲的情愫一下子满满占据了心头,那一夜我彻底无法入眠,没想到离别之痛来得这么迟、这么浓烈。四年后,故事再度轮回,父母送我去单位上班,他俩依然不放心、舍不得,帮我打扫宿舍卫生,精心整理床铺,买生活必需品,临别时还一再叫我要多做事,少说话。望着父母渐行渐远、略显蹒跚的背影,我不禁泪眼婆娑,倍感惆怅和落寞:也许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奋斗打拼,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,但付出的代价就是,无法再回到故乡,无法再时刻陪伴父母了。
同窗情是最纯洁唯美的友谊,伙伴们在校园一起笑过、哭过、闹过,短短几年却结下了一辈子的情感。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,同学们从天南海北赶来,正是年轻奋斗时,大家讨论的大多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,分别之际反倒显得云淡风轻,完全在徐志摩《再别康桥》之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”意境中。今年二十周年聚会,同学们依旧敞开心扉,毫无顾忌、防备地轻松交流,但话题不经意地转成了对青葱岁月的感怀和对健康生活的关注。座谈、参观、聚餐、K歌后,大家仍未意兴阑珊,深夜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聊天、喝酒、唱歌,久久不愿离去。岁月流沙,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“相见欢、伤离别”的滋味,幸好还有微信群在,移动网络无距离,我们的心能天天在一起。
人的一生就像坐在一辆缓慢行驶的公共汽车上,每到一个站点,有人上车,有人下车,意指相聚或分离,陪你坐得最久的人是至亲好友,但最终还得你一个人坐到终点。所以,离别虽然伤感,却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段插曲、一朵浪花,不必太在意,只需懂得珍惜即可。前不久,一位好友调离本地,我兴之所至,赋诗一首《送君行》:“熏风微雨四月天,绿槐高柳咽新蝉。君欲辞别赴金陵,初闻不舍心怅然。有缘修得同路行,诤友之交如水淡。世事艰辛人未知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”朋友说,这是最好的送别礼物,将永远珍藏。
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,不少学生经?;岵承?a href="http://xiningnewss.com/tag/xinli-3" title="View all posts in 心理"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#0ec3f3;font-size: 18px;font-weight: 600;">心理障碍,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。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:自卑心理、畏惧心理、无所谓心理、速胜心理等。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,引导学生逐一消除。使学生真正理解:畏惧、自卑,大可不必;只要努力写作,全身心融入,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,定会有长足进步;无所谓和自大,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,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,作文是一种技能,多练就会进步;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,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,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,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。
因此,作文水平的提高,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,而是在长期的精读、多思、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,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,轻装上阵,身心融入,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,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。